
参观闽中革命烈士陵园,敬献鲜花。

南门学校开展“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”主题活动。
记者 黄凌燕 通讯员 陈丽君 文/图
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城厢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、市委部署安排,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,多举措全方位宣传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推动活动走深走实,昂首迈向新征程。
铭记百年党史,俯下身子抓产业、一心一意谋发展,城厢区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实际行动,开启新局。
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城厢区聚焦学史明理,把理论武装与实践探索相结合;聚焦学史增信,把汲取经验与坚定信念相联系;聚焦学史崇德,把锤炼党性与为民服务相统一;聚焦学史力行,把传承精神与知行合一相促进。开展的一系列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活动,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仰信念,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民生、推动发展,汇聚起磅礴力量。
“学党史”
统筹谋划序时推进
“注重方式创新,增强学习实效;注重督促指导,推动落深落细,注重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、严于平常,为扎实有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力保障,并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,扎实推进‘再学习、再调研、再落实’活动。”去年3月3日,城厢区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,区委书记王文才全面部署。
城厢区坚持学习先行,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、指导实践、推动工作。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,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,研究制定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。细化各阶段目标任务,一周一提醒,一周一调度,对标对表抓好落实。分阶段召开动员大会、推进会、专题研讨会、专题读书班等会议,精心布置专题组织生活会等。一个融学思践悟于一体的党史学习教育体系逐渐构成,形成强大动力,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。
以上率下高位推动。区领导第一时间前往闽中游击队洋边革命展览馆集体学习,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。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、带头宣讲,带头进村入户、挂钩项目,开展“再学习、再调研、再落实”活动,在小区党支部建立联系点,为困难户、信访户等排忧解难,深入镇(街道)、园区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。
在抓好领导干部这一主要群体的基础上,城厢区拓展学校、非公企业的党史学习教育。在学校举行“十个百”系列活动,打造“思政+”工作品牌,开展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主题实践活动,在学生心中埋下红色种子。依托华林经济开发区举办“闽中革命峥嵘岁月回眸”宣讲会,开展“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”“亮身份亮承诺比作为”等活动,在“两新”组织中设立21个党员先锋岗、责任区。
强化督查,巡回指导。该区第一时间抽调人员组建区委巡回指导组7支并开展巡回指导,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方向不偏、焦点不散、靶心不变、标准不降,为全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提供保障。
“悟思想”
线上线下同向发力
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教育党员的生动教材,城厢区有34处革命遗址遗迹,每一处红色遗址,都是一段浓缩的历史、一份精神的传承。该区深入挖掘党史资源内涵,组织编印《城厢区革命老区发展史》、红色旅游手绘地图,策划建成马院村革命遗址、闽中游击区革命史纪念馆、莆旅马院红色文化研学基地、红色记忆档案渡里展示馆等多个红色文化项目,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,这些红色文化遗址成为网红打卡点。
一场场生动鲜活的宣讲会,一次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,一声声永远跟党走的铿锵誓言,在城厢大地上激荡。
新媒体发展的当下,城厢区党史学习教育也与时俱进,在“端、网、微、屏”全渠道发力,“文、图、音、视”全媒体发声。利用“今日城厢”APP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,开设“党史百年·红色城厢”“党史百年天天读”“主播带你学党史”等专栏,打造线上移动“资源库”。城厢区在全市率先推行“党史学习教育进影院”活动,首批在万达、绶溪影城等试水,每一部电影播放前播放约3分钟的百年党史教育短片,让党史学习教育家喻户晓、深入人心。值得一提的是“党史上的今天”万屏联动宣传活动,利用大型LED屏、视频等播放,扩大知晓率,受到省委宣传部表扬。
线上互动热火,线下宣传火热。该区组建区委宣讲团,分赴各镇(街道)、开发区及区直各系统党委集中宣讲;组建11支宣讲小分队,从社区到乡村,从园区到企业,最大限度发挥“党建+”邻里中心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阵地作用,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、文艺活动。同时,组织退役军人、老红军后代、退休老教师等“老党员”,在就近的8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点、21个主题党日教育基地,现场讲述红色故事。录制本地话音频作品,通过“村村通”广播向基层群众讲述革命故事。搭建首座红色有声图书馆,云端共收藏党史等书籍1.5万余本,做到红色知识随听随学。
规定动作做到位、自选动作做出彩。城厢区形成区委宣讲团示范讲、宣讲小分队互动讲、网络媒体随时讲的生动局面,知史爱党、知史爱国氛围浓厚。
“办实事”
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
城厢区从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推进乡村振兴、保障基层民生需求等,精心梳理863个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项目清单,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。其中,处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57项,听民意、查实情、定措施,100%办结,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借助“双减”东风,城厢区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,实现中心城区、集镇、基层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,既缓解家长放学接送困难问题,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。
为缓解“出行难、过街难”问题,城厢区在科技学校段、区第二实验小学、市区跨境电商中心门口、商检路段等人员密集处,建造4座过街天桥,形成安全、便捷的人行过街系统。
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是脱贫攻坚重要工作之一,城厢区在华亭、常太、灵川、东海等乡镇,为扶贫搬迁安置群众颁发住房不动产权证,确保他们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脱贫”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。
坂头东片区改造项目是我市重点民生工程,该安置区从签约、拆房、安置房建设及交付使用历时3年零2个月,比原计划提前1年实现回迁。
针对民生领域突出问题,该区持续补齐民生短板, 6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已全面投入使用,新增学位6790个;龙桥石顶安置区、新季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全部开工,其中7个小区已完工;实施交通微循环改造,新改建市政道路3公里,新建地下通廊1个、停车泊位900个;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提升工程,发放补贴资金673.82万元,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4349人……
城厢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、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、办公室主任苏德权介绍,一颗颗赤诚初心点亮民心,一大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中得以解决,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得更牢,群众立场站得更稳,群众路线走得更好,民生福祉谋得更实,党群、干群关系更加融洽。
百年党史砺初心,踔厉奋发新征程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该区加快建设“山水格局、人文宜居”新城厢,在全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超越中持续当表率做示范,为奋力答好谱写“福建篇章”莆田答卷作出城厢新的更大贡献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
在线读刊
微信 
微博
手机版








